138、第 138 章_我和汉武帝比谁先死
笔趣阁 > 我和汉武帝比谁先死 > 138、第 138 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38、第 138 章

  刘彻苦笑:“他还是个孩子。”

  “你把人带来哀家看看。”太后不信,那孩子真那么出息,她儿子舍得便宜她,“是不是长得,长得放在人堆里看不见?”

  刘彻以前觉得女人吗,能生孩子就行了。

  如今卫莱告诉他,还能让霍家灭族,刘彻不想在意都不行。

  前世霍光的夫人,刘彻记不清是卫少儿找的,还是霍光的父母相看的。无论是哪个,那眼光都没法跟他母后比。以免他母后想多了,刘彻很认真地说:“不是!”

  “皇后在忙什么?”太后潜意思,这种事你怎么不找皇后。

  刘彻:“卫家就那几个人,卫儒和卫长君家虽然有女儿,可最大的才三岁,不合适啊。其他人,皇后又不认识。”

  这点太后承认。

  太后本以为弟弟是大将军,外甥是冠军侯,皇后一定飘的站不住,跟脚下没根似的。孰料人家还跟以前一样,整日窝在昭阳殿不出来。即便出来,也是来她这儿坐坐,或者跟皇帝出去。

  听说就是那娘家人也不常见。除了卫青和霍去病这俩常在宫中走动的,姐妹弟妹,平均一个月才见一次。

  这个低调劲儿,哪怕是装的,太后也佩服。若她就这性格,或者活的这么通透,太后那是心服口服。

  很早以前,太后是真不满意这个儿媳妇,身份太低,比她还低。如今是怎么看怎么满意,不愧是她儿子教出来的皇后。

  “皇后托你说的?”太后问。

  刘彻是不懂婆媳之间的矛盾,但直觉告诉他,面对他母亲时,最好少提卫莱,“她还不知道。霍光那孩子才十一,远远没到议婚的年龄。”

  “叫霍光啊?”太后道:“倒是比他兄长的名字好听。去病,去病,去除病痛。卫少儿真会给他起名字。”

  刘彻笑道:“期盼不多,孩子才能健健康康长大。母后,据儿快下课了,朕让他过来,就说,就说——”

  “哀家这里有好吃的。”太后道。

  刘彻心说,您孙子可真不稀罕你的好吃的。

  “还是说你想他了吧。”刘彻道:“他这些天在上林苑山珍吃个遍,吃的他这几天整天要喝白米粥。你若这么说,一准躲着你。”

  太后摆手:“那你快去。”

  刘彻告辞出去。

  太后立即命宫人把点心全端上来,又让内侍吩咐庖厨煮米粥。

  小太子一听去祖母那儿吃好的,果真不愿意去。

  刘彻又解释,其实太后想他,吃东西都是借口,小太子才带着他的舍人霍光前往东宫。

  太后始终不信刘彻那么好心,做好了霍光长得极丑的准备,结果看到一个想缩小版霍去病,太后简直以为自己眼花了。

  回过神,太后就冲霍光招手。

  霍光下意识看太子,什么情况啊。

  小太子也不懂,陪霍光一起过去。

  太后意识到她唐突,便问太子:“这就是冠军侯的弟弟?”

  “对啊。祖母听说谁的?”太子奇怪,她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。

  太后:“你父皇说给你选个舍人,很不错。”打量一番霍光,长得确实不错,看起来也不是个傻的。那么问题来了,她儿子把这孩子的婚事交给她,难道真是因为他就一个女儿,不能许两家。

  太后越想越觉得有这种可能。

  不过,太后也挺高兴,这孩子的神态,没他哥张狂,一定是个好相处的。她得好好琢磨琢磨,不能便宜了外人。

  “祖母,你干嘛总盯着霍光啊?”太子奇怪,这是想他吗。

  太后胡扯:“哀家没想到冠军侯还有个弟弟,稀奇啊。还不许哀家看看?据儿,你可不能跟你父皇一样吝啬。”

  “我父皇才不吝啬。”小太子自己整天想着代替他父皇,却不许旁人说刘彻。

  太后见小太子这么护他皇帝爹,反而很高兴:“好好好,哀家不说,快坐下歇会儿。听皇帝说你们在读书,累了吧?喝茶。”

  从刘彻口中得知小太子这两日口味淡,太后没准备他爱的蜜茶,而是茶叶泡的清茶。

  小太子果然很喜欢。

  太后又招呼他们用点心。

  太子摇头:“我们得去母后那儿用饭。”

  “哀家同你父皇说了,中午在哀家这里。有没有格外想吃的?”太后问。

  小太子还真有:“我想吃藕片,放点醋炒的藕片。”

  以前太后宫里没铁锅,五年前刘彻送给他母后两口铁锅,卫莱送给她一个厨子。近年太后牙口不好,依然喜欢吃铁锅炒的菜。醋溜藕片也是太后喜欢的炒菜之一。

  此时正是挖藕季节,藕最是新鲜,太后不光加了一道醋溜藕片,还加了一道藕夹。

  这两道菜小太子也很喜欢,闻言踏踏实实的坐下来,歪着小脑袋问:“霍光,你喜欢吃吗?”

  刘彻把这个儿子保护的太好太好,坊间百姓至今不知太子是黑是白,品行如何,朝中官吏知道的也不多。以前的天子近臣主父偃也不清楚。霍光无从知晓,日前听说他以后追随太子,别提多不安。

  几日相处,太子就是个小孩,还是个很单纯的小孩,霍光心下大安,也很喜欢他这个小主子,很乐意追随他。

  霍光又听太子这么关心他,心里也特别高兴:“臣只吃过莲藕汤。”

  “那你一定要好好尝尝。”太子道:“祖母这里也就这两道菜好吃。”

  霍光的呼吸又停下来,不安地偷瞄太后。

  太后气笑了:“在哀家这里用饭,真是委屈太子殿下了。”

  小太子打小就被他父皇和姐姐这么嘲讽来嘲讽去,没有嘲成自卑儿,反而很自信,还学会了如何应对这些嘲讽,“是有点委屈欸。祖母,我中午可以只吃肉不吃菜吗?”

  太后噎了一下:“……不可以!”

  “那我可太委屈了。”太子爷叹气道。

  霍光想笑。

  太后气得指着他:“跟你父皇学什么不好,学怎么气哀家。小心哀家连藕夹也不给你吃。”

  “那我就不在你这儿吃了。”小太子哼一声,脸上尽是倨傲。

  太后想揍他,“你过来,哀家给你个好玩的。”

  小太这一刻非常想感谢他父皇:“祖母,你这招没用,是我父皇玩剩下的。”

  太后起身。

  小太子连忙爬起来往外跑。

  太后乐了:“你还知道害怕?回来,我们去饭厅用饭。”

  小太子一动不动,等着太后先行。

  太后没得办法,只能先一步坐下。

  霍光立在太子身后。

  太后冲他招招手:“孩子,你也坐。在哀家这里无需多礼。”

  霍光下意识看太子。

  小太子扯他一下,“刚刚怎么就坐下了?坐吧。你是孤的人,合该坐下。”

  霍光很想问,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吗。

  这二者还真没什么关系。谁叫小太子这是第一次有了随从呢。小太子可稀罕了。

  太后也没提醒他孙儿,转而问:“你都这么大了,还住你母后那里合适吗?”

  太子转向她,眼中写满了,怎么不合适啊。

  “你连自己的府邸都没有,往后侍从多了,让人家住哪儿?总不能还住你舅舅那儿吧。”

  卫青和霍去病在宫里都有住处,然霍去病前去受降,霍光便跟着卫青住。

  太子:“不行吗?”

  “不行!这个霍光是冠军侯的弟弟,跟你舅舅也算是亲戚,跟他住无妨。旁人跟大将军没有任何关系,有什么资格住到大将军那儿?”

  太后的话让小太子想起他父皇同他说的,为何不让他舅舅受降,而是令他表哥去。他舅舅身份尊贵的很啊。

  小太子:“回头就问问父皇。”

  刘彻也在考虑这事。不过,就在他准备给太子弄个博望苑的时候,江充干了一件事,把馆陶公主的面首给抓起来了。

  那天是真巧了,馆陶进宫替她的面首求情,正好遇到东方朔进宫汇报学生的情况。东方朔一听一个面首走驰道,馆陶还敢求情,担心帝王昏庸的东方朔第二天就参了她一本。

  正是这件事让刘彻打消了建博望苑的念头。

  淮南王有反心这点被他提前戳破,淮南王还是反了。东方朔都被他弄去学校,还是参了馆陶公主一本。这些事无一不提醒刘彻,有些事他有心避免,不管绕了多少道弯,最终还是能绕回来。

  “巫蛊之祸”若是跟淮南王谋反一样,刘彻可以很确定他今生承受不住这个打击。

  最好的办法便是把儿子放在跟前,无论是江充还是旁人,都不敢在他眼皮子底下搞事。不过,这样也不是万无一失。

  前世江充那些人敢搞事,便是仗着卫青和霍去病已故,卫家没个顶门立户的。但凡有一个,那一场赢的一定是他儿子。所以他要想晚年无忧,还是得想办法让卫青跟霍去病多活几年。活不到七十,也得活到五六十岁。

  刘彻斥责一番馆陶公主,就让她出钱赎人。

  馆陶公主把人带回去,依然不安,担心刘彻借机收拾陈家。没过几天,就把长门园送上。

  十二月底,在北宫居住多年的陈氏移到长门园。

  馆陶公主又担心起来,因为送园子和移宫这两件事离得太近,于是就带着小儿媳妇隆虑公主进宫。

  太后倒是了解她儿子,知道他很想把陈氏移出去,便安慰馆陶她此举反倒帮了皇帝一个忙。

  馆陶觉得太后没必要骗她,依然不敢太放心。

  元狩三年,春三月,刘彻大肆修整北宫,重点修的还是他父皇以前住的地方,馆陶公主明白了,悬着的心也落到实处。

  就在这时,宫外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,平阳侯去了。

  太子还太小,太后不建议他过去,刘彻便自己前往平阳侯府,送他姐夫最后一程。

  平阳侯下葬,刘彻没等他大姐请求,就令曹襄袭爵。

  侯府的事定,北宫也差不多修整好了,但是还得通风。

  深秋时节,小太子才搬过去。

  搬的那天跟大姑娘出嫁似的,哭哭啼啼,可怜兮兮,刘彻烦得很,作势要揍他,他才磨磨蹭蹭滚蛋。然而,所有东西都搬过去,小太子也没把那边当家,一大早就跑去昭阳殿找他母后用饭。

  休沐日,霍光回霍去病家,他整天呆在昭阳殿。

  刘彻烦得想弄死他,又不舍得,毕竟是他一点点抱这么大的,索性提前教太子处理政务。

  元狩四年冬,小太子不过十岁,周岁还未满九岁,就要提前了解这些,可把太子爷累坏了,每天到北宫倒头就睡。母后是什么?小太子也只有休沐日才能想起来。

  前世这一年对刘彻很特殊,那时他不知关东可以种水稻,也没有玉米,关东贫瘠,朝廷不得不把关东百姓迁到陇西,会稽等地,总共七十多万人。

  夏末,他又令卫青率李广等人出击匈奴,骠骑将军霍去病,率领五万人寻找单于主力。后来卫青没让他失望,霍去病更是到达狼居胥山。结果李广又不争气,还自杀了。他儿子李敢还有脸怪卫青,打伤了卫青。

  这一桩接着一桩,一件接着一件,没有一件小事,刘彻就是想忘也无法忘记啊。

  现如今百姓不需要朝廷安置,刘彻依然决定加收商人的税,不能让商人凌驾百姓之上。李广回家养老去了,李敢虽然没有,以免事情又拐回来,刘彻把他调去辽东戍边。然后,给卫青挑可用的将领,又令霍去病挑一些身强体壮的匈奴人作为向导。

  刘彻不担心匈奴人临阵反水。

  匈奴人把汉人当两脚兽,汉人并没有把匈奴人当奴隶。为他们建城,教他们建房,给他们留出放牧的地方,还教他们种植玉米和棉花。

  皮毛虽然保暖,远不如棉花轻便。帐篷虽然方便,远不如房屋结实。北方冷,卫莱又提醒刘彻,把辽东的火炕交给他们。

  有了火炕棉衣,还有想吃就可以揉下来磨成粉的玉米,匈奴人是真的不愿意再回草原。

  刘彻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,于是在大军出征之后,秋意渐浓之际,朝廷派人前往匈奴人住地武威等地买羊。

  钩弋殿和猗兰殿的几位被刘彻放出去,宫里就五个主子,能吃多少呢。

  大批的羊赶到长安城,一小部分送去上林苑,留着刘彻一家子慢慢的吃,其他的全交给无名杂货店的管事。

  长安这边也有肉质鲜嫩腥膻味儿极淡的羊,掌柜的就没提味道,只说是匈奴人的羊。

  以前都是匈奴人抢汉人的东西,长安百姓何曾见过匈奴人的东西。这点一出,不差钱的人纷纷买一两头。

  你买他也买,我也有钱,我却不买,旁人会不会认为我没钱,或者我吝啬?有这种心理的不少,卫少儿还跟风买了两头。

  价钱是真高,味道也是真不错。

  朝廷这一笔不光没亏,还赚了不少。精明的商人不需要朝廷号令,羊肉一吃完,就前往匈奴住地。

  商人们前往北方贩羊之际,卫莱送给刘彻一副手套和一件毛衣。

  刘彻瞧着稀奇:“穿的?”

  卫莱先给他套上手套:“暖和不?”

  “暖和,还挺软的,什么皮做的?”刘彻好奇。

  卫莱:“羊皮。”

  “羊皮?”此时的羊皮用来铺地达官贵人都嫌弃,她居然拿来做手套。

  卫莱指着毛衣上的毛:“知道这什么?”

  “别告诉朕是羊毛?”

  卫莱点头。

  刘彻惊得不敢信:“你这些日子拿着两根筷子戳呀戳,就是戳这个东西?”

  “怎么说话呢。”卫莱夺回来,“你不要给仲卿,反正你俩现在身形差不多。”

  刘彻夺走:“凭什么。他又不是没夫人,想穿让他夫人做去。”说着,打量她一番,“突然对朕这么好,又想干什么?”

  “单纯对你好不行?”

  刘彻轻笑一声:“朕若没多活一辈子,定是信你。说吧,出宫就别想了。”

  “儿子女儿都大了,我往哪儿去?”卫莱瞥他一眼,“听二姐说,前些日子有好些商队往西北去,他们一定会买羊皮。回到长安一定没人要。届时咱们买过来,令上林苑的女工做手套,做毛衣,然后再放杂货店里卖?我算了一下,第一批出来正好是去病他们回来。

  “他们打了胜仗,你给的赏钱多,又赶上天冷,一定不吝买副手套,给家人弄些羊毛衣羊毛裤。我这个办法行吗?”

  何止行吗。

  大军开拔,上林苑那些做鞋做衣服的女工就回家去了。她们要歇到明年开春,这么久她们很不乐意。如果此时跟她们说还有活,一个个肯定特别愿意做。

  刘彻听卫莱的,不按天算工钱,计件,也就是多做多得。她们一定会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带过去。指不定等不到大军回来,就能提前完工。

  刘彻:“可是她们不会啊?”

  “姚黄和魏紫会。”卫莱道:“多给她们一个月月钱,让她们过去盯半个月。”

  刘彻道:“你若这样说,完全不用等那些商人回来,朕现在便可令杂货店收羊皮。”

  “也可以。鹿皮多吗?”卫莱问。

  驰道两侧都有老虎出没,别说鹿皮,虎皮也不少。

  刘彻没有急着回答:“鹿皮也能做手套?”

  “给婉婉和据儿做几双鞋。他们穿鞋太废,像脚上长牙似的。”

  刘彻:“你给他们做?”

  “我哪会做鞋啊。”卫莱好笑:“你真当我无所不能?给你织一件毛衣,都差点没把我手指头累掉。”

  不是她做,刘彻满意了:“这事你就别管了。三姐病了,母后这几天特别担心,你得空就去看看她。也不用跟她聊什么。陪她坐着就行了。”

  卫莱吃惊:“她不大好?”

  “不,还能撑几年。”刘彻说出来也很无语,“母后怀疑她要白发人送黑发人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e9er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e9er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